昆明探索向上要空間,推動土地利用率、產出率躍升
- 時間:2024-11-06
- 來源:昆明市工業和信息化局
- 瀏覽:49
工業是實體經濟的壓艙石,土地是工業發展的基本要素。隨著城市化進程持續加快,昆明市主城區域內的產業用地日益緊張。為破解發展空間受限和存量工業用地低效等問題,昆明市借鑒深圳、上海、廣州等地的先進經驗,積極探索和推進“工業上樓”,大力發展都市型工業經濟,推進全市工業轉型升級。
出實招 探索向上要空間
近年來,隨著城市不斷擴張,工業用地短缺成為制約昆明尤其是主城區工業發展的重要問題。支撐主城區產業發展的企業尤其是污染大、能耗高的工業企業大量外遷,導致五華區、官渡區、盤龍區、西山區等中心城區產業“空心化”問題逐步顯現。產業空間“量”不足、產業結構“質”不優等問題已成為全市產業提質升級的“攔路虎”。面對現實困境,如何以有限的資源要素為產業可持續高質量發展謀劃出更加廣闊的空間?省外發達地區“工業上樓”的做法,為昆明市提供很好的借鑒經驗。
“工業上樓”是將傳統單層鋪開的扁平式廠房匯聚到高層樓層的垂直化空間形態,讓企業在高層樓房中進行工業研發、設計、生產、辦公,進一步提升土地資源利用率,增加經濟密度。
“簡單地說,‘工業上樓’就是讓占地面積保持不變,通過提高容積率,向上要空間,實現土地利用率、產出率的躍升。”昆明市工業和信息化局相關負責人介紹,“工業上樓”模式的推動,不僅提高土地利用率,也為企業提供更加優質的產業空間,為城市的經濟增長和產業升級注入新動力。
為重塑全市工業經濟高質量發展新勢力、新優勢、新引擎,昆明市以“8+N”產業鏈為抓手,編制印發《昆明市“十四五”工業高質量發展規劃》和《昆明市“十四五”工業產業布局規劃》,將五華區、盤龍區、官渡區、西山區、呈貢區等城市功能核心區定位為產城互動的創新融合引領區,推動產城互動融合發展。
在廣泛學習其他先進城市經驗的基礎上,昆明市結合實際,制定創新型產業用地(M0)和推進高層工業樓宇經濟發展等相關政策文件,支持有意愿和有條件的縣區尤其是主城區通過發展創新型產業、高層工業樓宇經濟等方式,提升土地利用水平,規劃和引導綠色集約、高端高效先進制造業和生產性服務業“進園上樓”,培育科技含量高、經濟密度大、競爭能力強的新經濟、新業態。
搭平臺 內培外引強化招商引資
7月18日,官渡區與成都特隆美儲能技術有限公司簽訂特隆美智能儲能產業園投資協議,9月項目廠房正式開工建設,預計今年12月中旬完成廠房建設后移交成都特隆美儲能技術有限公司使用。
成都特隆美儲能技術有限公司成立于2017 年,專注于為全球用戶提供儲能系統綜合解決方案,是一家集研發、生產、銷售、售后服務于一體的全產業鏈供應商。成都特隆美儲能技術有限公司總裁肖勇表示,特隆美智能儲能產業園建成投用后,將推動官渡區儲能產業建圈強鏈,有力促進綠色能源裝備制造上下游企業科學合理布局,推動全區產業轉型升級。
近年來,昆明市堅持通過“一把手”招商、產業鏈招商、以商引商等方式,以及舉辦滬滇產業轉移洽談對接活動、昆明承接長三角產業轉移合作推介會等重大招商活動,主動走出去、引進來,努力招引更多投資強度大、帶動能力強的優質園區開發商、運營商、鏈主企業和產業企業。
為解決以往工業廠房品質不夠高、配套不完善、廠房適用性不符合企業生產需求等因素導致企業入駐意愿不強等問題,昆明市陸續引進多家國內優質的產業園區和高標準廠房建設運營管理企業,在區位優勢明顯的主城區和開發區定制化建設高層工業廠房。其中,空港經濟區引入北京電子城高科技集團打造昆明中關村電子城,目前已有電子信息、機器人、醫療器械等150余個項目簽約入駐。昆明經開區與上海臨港集團合作建設滬滇臨港昆明科技城,按功能和產業類別將項目分為總部功能區、智能制造區、研發智造區、生產制造區和功能配套區,同時聯合成立運營管理公司,在建設期間先后對接包含半導體、高新技術、中藥研發等多個細分領域的500余家企業。滬滇臨港昆明科技城自開園以來,已吸引達然(上海)科技、杭州綠品道等50余家企業入駐,涉及生物醫藥、新能源、新材料等多個行業。
同時,昆明市還出臺《昆明市重點“飛地園區”跨區域協作管理辦法(試行)》,將滬滇臨港昆明科技城、磨憨沿邊產業園打造成為承接東部產業轉移示范區。
今年,云南省數字經濟開發區聚焦數字經濟、創新科技、先進制造等產業方向,引入上海均和集團建設均和云谷產業園,吸引領克生物、瀾州科技等74家企業入駐園區。
一個個項目的成功落地,為昆明市推動“工業上樓”,引領制造業和生產性服務業融合發展起到較好示范作用。
優布局 因地制宜實現產城人融合
五華區、盤龍區、官渡區、西山區、呈貢區每個區都有其獨特的功能和定位,但都面臨土地資源緊張、產業支撐不足的發展瓶頸。
地處昆明市主城核心區的五華區求新求變,從城市配套、資源創新、環境營造等方面入手,在工業發展空間內部探索多維空間,通過“工業上樓”改善產業發展環境,推動城區經濟高質量發展。其中,通過對產業的重新排序,把發展經濟的著力點放回實體產業,引導云南無線電有限公司等企業利用老舊廠區進行功能改造和數字化升級,成為“工業上樓”和能級提升的領頭羊;引導昆明鵬杰光學有限公司等輕型工業企業利用空置廠房進行改造上樓,成為第一批嘗試“研發+中試+生產”工業模式的企業;帶動昆明德和罐頭食品有限公司等老字號食品加工企業參與智能制造工業樓宇項目建設,成為“前店后廠”創新生產模式的典型代表。
截至今年9月,五華區共計實現“工業上樓”企業9家,2023年完成產值13.33億元。通過盤活改建紅云紅河集團、云銅、昆明平板玻璃廠3宗舊廠樓宇,釋放載體空間43.3萬平方米、釋放存量廠地132.2公頃,通過新建金鼎數字經濟產業園(一期)、五華區數字經濟產業園西北新城園區和廠口產業園等工業樓宇,增加載體空間25.09萬平方米,拓展的載體空間以“三環內唯一”的優勢吸引眾多市場主體。
與此同時,西山區結合自身產業轉型升級的迫切需要,在加快推進??诋a業園區和長坡園區開發建設、項目落地,做好重點企業服務、夯實工業穩定發展基礎的基礎上,依托主城區存量的舊廠區和低效的現狀工業用地,積極轉變發展思路,謀劃建設主城區“新能源產業園”“生物醫藥產業園”“中醫藥產業園”,通過騰籠換鳥推動產業轉型升級。
盤龍區結合實際情況,規劃在盤龍區茨壩路23號(原昆明機床廠舊址)區域建設昆明市盤龍區現代都市工業聚集區,布局發展智能制造、精密制造、生物制造、智能倉儲物流、低空經濟、現代智慧農業等產業。
“我們將以云銅片區為核心,積極申報省級‘工業上樓’試點,細化產業規劃布局,形成‘工業上樓’集群規模,打造產城人融合發展樣板。”五華區相關負責人表示,五華區將聯動金鼎數字經濟產業園、五華醫藥健康產業園等樓宇,輻射昆明平板玻璃廠片區和桃園片區,豐富“工業上樓”業態,補齊和延伸制造業發展鏈條,以跨區域協作為契機,以“全省唯一”為定位,形成“昆明工業總部+州市生產基地”的產業聯動發展格局,帶動多城經濟協同發展。
強支撐 保障未來產業發展空間
“工業上樓”緩解工業發展和土地資源的供需矛盾,讓政府、企業、園區多方受益。昆明市著眼未來發展需求,通過在盤活處置存量用地上下大力氣、在增量保障上充分預留發展空間、在創新用地政策上持續下功夫,全力保障昆明市“十四五”及未來產業發展的空間需求。
在盤活處置存量用地上,昆明市按照全省總體部署安排和用地審批掛鉤機制要求,加大批而未供和閑置土地處置力度,制定低效工業用地認定管理辦法開發區評價辦法,采取定性與定量相結合的方式組織園區實施低效工業用地認定,同時將園區畝均產值、固定資產投資強度等指標納入園區評價體系,倒逼園區加快實施騰籠換鳥,提升存量工業用地利用水平。2023年,園區盤活低效工業用地60余宗,面積2900余畝,園區畝均產值由2022年的371.84萬元提升到437.48萬元,畝均稅收由21.96萬元提升到26.22萬元。
在增量保障上,全市在開展“三線”劃定工作中,充分考慮產業布局和園區發展,新增城鎮空間規模向重點園區所屬轄區傾斜,為開發區和園區預留新增建設空間95平方千米,占全市城鎮開發邊界預留新增建設空間規模的51%。同時,充分考慮全市現狀工業用地布局和未來產業發展需求,按照“應劃盡劃”原則,昆明市工業用地紅線劃定總規模超過30000公頃。
在創新用地政策上,全市深入推進實施工業項目“標準地”改革工作,制定出臺《昆明市工業項目“標準地”改革實施方案》,構建昆明特色的工業項目“標準地”模式。同時,制定出臺《關于推行工業用地長期租賃、先租后讓等供應方式的實施意見》,完善差別化土地供應制度,促進土地節約集約利用,有效降低企業用地成本。
未來,昆明市將始終保持“大抓產業、主攻工業”的定力和執著,全鏈條重塑傳統產業新優勢,將新興產業打造成昆明工業的新引擎。深入實施工業投資倍增三年行動和培育規上工業企業三年行動,推動簽約項目盡快落地、在建項目盡快投產、建成企業盡快達產,符合條件的小升規企業應升盡升、應統盡統,充分挖掘和釋放產值增量、投資增量,努力為全市工業闖出一條跨越式高質量發展的新路徑。
堅持化解存量和引入增量相結合的原則統籌推進園區發展建設,充分整合各方資源支持園區不斷完善基礎設施和配套水平,提升現有工業廠房利用率。積極幫助官渡區、盤龍區等主城區解決在都市工業園規劃建設、制造業項目招引落地等工作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加快布局高層工業樓宇,培育一批“小而精”“小而高”“小而特”的專業化產業集聚區,有效避免中心城區產業“空心化”。同時,緊抓國家產業轉移戰略部署,深化滬滇、滇粵協作,充分發揮昆明區位優勢、通道優勢、資源優勢,吸引東部地區部分裝備制造、電子信息等配套產業轉移至昆明,將產業鏈關鍵環節、關鍵技術留在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