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云南經濟運行企穩回升向好 工業投資創歷史新高 電子行業增長48.3%
- 時間:2023-03-21
- 來源:
- 瀏覽:146
來源:都市時報
3月20日, 云南省統計局對外發布了1—2月全省經濟運行情況。全省出臺實施穩進提質各項政策措施,工業、投資快速增長,消費加快恢復,經濟運行呈現企穩回升向好態勢。
電子行業保持40%以上高增速
1—2月份,全省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8.5%,比2022年12月加快3.2個百分點;兩年平均增長7.9%。分三大門類看,采礦業增加值下降4.5%,制造業增長9.4%,電力、熱力、燃氣及水生產和供應業增長9.9%。
電子行業增長48.3%,高于規上工業增速39.8個百分點,自2022年8月以來一直保持40%以上的高增速。高技術制造業增長35.4%,高于規上工業增速26.9個百分點。裝備制造業增長43.2%,高于規上工業增速34.7個百分點。
煙草制品業增長8.3%,比2022年12月回升34.3個百分點,比2022年全年提高2.5個百分點,對規上工業增速貢獻率為39.6%,是對規上工業增速貢獻最高的行業。有色行業增長11.3%,比2022年12月提高4.7個百分點,比2022年全年低4.4個百分點。電力行業增長9.2%,比2022年12月回落0.1個百分點,比2022年全年提高7個百分點。
1—2月份,全省規模以上工業發電量488.02億千瓦時,同比增長8.4%。其中,水電332.68億千瓦時,增長11.2%,火電91.93億千瓦時,增長3.1%。清潔電力比重達81.2%,比上年同期提高0.9個百分點。全社會用電量402.16億千瓦時,同比增長16.3%,其中,工業用電280.90億千瓦時,增長20.5%。
產業投資保持高速增長
固定資產投資穩中有升,產業投資保持高速增長。1—2月份,全省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戶)同比增長8.2%,比2022年全年加快0.7個百分點;兩年平均增長11.8%。分產業看,第一產業增長23.2%,第二產業增長54.3%,第三產業下降3.8%。民間投資增長2.9%。
產業投資增長43.5%,占全部投資的比重為44.7%,拉動全部投資增長14.6個百分點。在產業投資中,工業投資增長54.5%,占全部投資的比重為24.3%,均創歷史新高,其中,能源工業投資增長80.3%,延續2022年以來的高增長態勢。農業投資增長28.6%,連續10年保持兩位數增長。旅游業投資增長33.0%,數字經濟投資增長6.3%。
全省基礎設施投資增長8.9%,占全部投資的比重為40.5%。其中,生態保護投資增長70.5%;交通投資下降11.7%,降幅比2022年全年收窄2.8個百分點。
數據顯示,全省社會領域投資增長32.0%。其中,教育投資增長26.0%,衛生投資增長8.8%。
此外,房地產開發投資下降24.9%,降幅較2022年全年收窄2個百分點;商品房銷售面積增長4.3%,比2022年全年大幅提高28.6個百分點,自2021年8月以來首次實現正增長。
市場消費明顯回升
消費數據方面,市場消費明顯回升,升級類商品銷售快速增長。
1—2月份,全省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額1727.26億元,同比增長6.0%,比2022年12月加快4.1個百分點;兩年平均增長6.2%。按消費形態分,商品零售1468.46億元,增長5.0%;餐飲收入258.80億元,增長12.2%。
分區域看,城鎮消費品零售額1504.66億元,同比增長5.9%;鄉村消費品零售額222.60億元,增長7.1%,鄉村增速高于城鎮1.2個百分點。
分品類看,限額以上金銀珠寶類、體育娛樂用品類、通訊器材類分別增長31.0%、21.1%、21.3%;限額以上單位新能源汽車類商品零售額增長91.3%。
線上消費方面,限額以上單位通過公共網絡實現的商品零售額同比增長42.4%,較上年同期加快28個百分點。
同時,財政收入平穩增長,民生支出保障有力。1—2月份,全省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完成377.48億元,同比增長4.6%。全省稅收收入完成261.42億元,增長2.1%;非稅收入完成116.06億元,增長10.6%。
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支出完成995.97億元,同比下降4.8%。其中,社會保障和就業支出增長5.0%,農林水支出增長28.5%,節能環保支出增長30.2%。
存貸款余額穩健增長
2月末,全省金融機構人民幣存款余額40278.37億元,比年初增加874.68億元,同比增長7.6%。其中,住戶存款22534.65億元,增長13.9%。
2月末,全省金融機構人民幣貸款余額42880.34億元,比年初增加624.66億元,同比增長9.7%。其中,短期貸款8239.68億元,增長10.3%;中長期貸款30968.22億元,增長10.0%。
總的來看,隨著疫情防控較快平穩轉段,穩經濟政策的效果持續顯現,1—2月份全省經濟運行呈現企穩回升向好態勢。下一步,全省上下將著力補短板、強弱項、揚優勢,著力擴內需、抓項目、強產業,持續優化營商環境、提振市場信心,推動全省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努力實現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都市時報 記者鄭榮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