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8個創新型城市培育全國逾八成高新技術企業
- 時間:2019-12-30
- 來源:
- 瀏覽:330
12月29日,科技部和中國科學技術信息研究所分別公布《國家創新型城市創新能力監測報告2019》和《國家創新型城市創新能力評價報告2019》。通過報告表明,78個創新型城市培育了全國逾八成高新技術企業,創新型城市成為推動中國科技進步的重要載體。
以蘇州、昆明、貴陽為代表的10個開放協同創新型城市,以深圳、無錫、常州為代表的22個產業技術創新型城市,以杭州、長沙、成都為代表的13個創新創業活躍型城市,以湖州、太原、馬鞍山為代表的19個支撐綠色發展型城市正成為中國各具特色的科技創新的重要支撐,各具特色的創新發展格局初步彰顯。
這78個創新型城市以占全國10%的國土面積、33%的人口,匯聚了全國78.5%的R&D(研究與試驗發展)經費投入和78.7%的地方財政科技投入,擁有全國85%以上的有效發明專利,培育了全國80%以上的高新技術企業,創新型城市正成為引領城市發展的第一動力。
中國科學技術信息研究所黨委書記趙志耘指出《國家創新型城市創新能力監測報告》和《國家創新型城市創新能力評價報告》是國家創新調查制度的重要工作內容,今年是系列報告的第一次公開發布。兩份報告均采用國家統計局、科技部、財政部等權威部門的統計和調查數據,但各有側重。監測報告反映國家創新型城市創新活動的客觀數據,評價報告則對國家創新型城市的創新能力進行分析和比較。
兩份報告以《建設創新型城市工作指引》中的指標體系為基礎。具體而言,監測指標體系包括創新基礎、科教資源富集程度、產業技術創新能力、創新創業活躍程度、開放協同創新水平、支撐綠色發展能力6個維度,45個具體指標。評價指標體系包括創新基礎和創新特色兩個一級指標,創新生態、創新投入、創新產出等8個二級指標,32個三級指標。
創新要素高度集聚 才會產生爆發力驅動力
為推動創新型國家建設,2008年以來,科技部、國家發展改革委分別開展創新型城市試點工作。2017年,兩部委委托第三方機構對此前支持的61個試點城市進行評估。評估認為,61個城市總體上完成了試點方案既定的全部或大部分任務,實現了試點建設目標,全部通過驗收。2018年,兩部委聯合發文支持新一批17個城市開展創新型城市建設。
截至目前,科技部、國家發展改革委共支持78個城市開展國家創新型城市建設,包括72個地級市,北京市海淀區、上海市楊浦區、天津市濱海新區、重慶市沙坪壩區4個直轄市城區,以及昌吉市、石河子市2個縣級市。
“78個創新型城市擁有全國85%以上的有效發明專利,培育全國80%以上的高新技術企業,創新發展成效顯著,成為建設創新型國家的關鍵節點。”在趙志耘看來,科技創新具有區域集聚規律,創新要素只有高度集聚,才會產生聚合裂變效應,形成爆發力和驅動力。由于數據可獲得性問題,78個創新型城市(區)中的4個直轄市的城區和2個縣級市并不包含在評價范圍內。72個國家創新型城市創新能力的評價結果顯示,深圳、杭州、廣州、南京等城市排名前15位。這些城市創新資源豐富、創新生態良好,科技創新有力支撐經濟、社會、民生發展,創新成為引領城市發展的第一動力。
依靠創新驅動 城市邁向高質量發展
從地區分布來看,國家創新型城市創新能力呈現‘東強西弱,南強北弱’的態勢。在前26名城市(創新能力指數超過60)中,14個城市位于東部地區,18個城市位于南方。
國家創新型城市監測評價結果表明,城市經濟發展水平與創新能力指數大致呈現正向相關關系,即城市創新能力越強,經濟發展水平越高。比如,深圳創新能力指數最高,其人均GDP也是最高,達到18萬元。以南京、廣州、武漢為代表的8個科教資源富集型城市,這些城市擁有的中央級科研機構和高校數量分別占全國(不包括直轄市)的43.7%和54.7%,人才、智力密集優勢明顯,原始創新能力較強。
各類數據表明只有將創新擺在城市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不斷提升創新能力,城市經濟發展才能早日實現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走上高質量發展的道路。